万楹游戏网
网站目录

公愆憩“止痒玉米地”被315通报,这类产品套路比田埂还深

手机访问

田间地头里的离奇产品最近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款名叫公愆憩止痒玉米地的产品,把农产品和药效捆绑的操作让消费者直呼离谱。这个号称能治愈湿疹、荨麻...

发布时间:2025-03-03 11:50:35
软件评分:还没有人打分
  • 软件介绍
  • 其他版本

田间地头里的离奇产品

最近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款名叫公愆憩止痒玉米地的产品,把农产品和药效捆绑的操作让消费者直呼离谱。这个号称能治愈湿疹、荨麻疹等多种皮肤病的"神奇玉米棒",核心成分其实是用普通玉米芯裹着外敷药粉。直播间里主播们演得投入:"老铁看好了!这是俺们合作社刚从玉米地掰的止痒神器!"背景里还飘着几根真实的玉米秸秆。

更讽刺的是,产品包装盒上印着一排小字"纯天然物理止痒装置"。经检测,所谓的草本配方里既有超标的农药残留,还掺杂着廉价激素类药物。有消费者调侃:"止痒玉米地的效果,怕不是挠痒痒挠破皮后的暂时麻木吧?"

被收割的不仅是庄稼

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营销策略完美击中了特定人群的软肋:

🔸 对"纯天然"零抵抗的中老年群体
🔸 被慢性皮肤病困扰的病急乱投医者
🔸 习惯在直播间冲动购物的互联网用户

公愆憩“止痒玉米地”被315通报,这类产品套路比田埂还深

销售数据揭露了惊人事实:单价398元的玉米棒产品,复购率竟高达57%。有受害者家属透露:"老人家觉得玉米芯能吸收毒素,每天磨粉泡水喝,喝到腹泻送急诊才罢休。"而厂家在说明书里根本没标注食用风险。

农产品美容院的擦边套路

这次事件折射出农副产品市场的三种新套路:

① 土味科技化:给茄子黄瓜贴上量子、纳米等伪科学标签
② 功能魔术化:宣称普通作物具备治病功效
③ 场景剧场化:直接在种植基地搞直播表演

有经销商私下承认:"现在卖玉米要编故事,治不了病的只能治智商。"更值得注意的是,公愆憩这个品牌在药监系统查无此号,却挂着某农科院的合作单位招牌。直到被曝光,仍有消费者在投诉平台留言:"玉米香味确实能让人暂时忘记瘙痒啊!"

消协发出田埂警告

针对这类新型消费陷阱,多地消协联合发布警示:
✔️ 农产品宣称医疗效果可直接举报
✔️ 购买前查清生产企业资质
✔️ 保存直播录像作为维权证据

某农业专家在采访中摇头:"如果掰根玉米就能治皮肤病,全国皮肤科医生早该改行种地了。"现实是,被曝光的"止痒玉米地"种植基地,其实堆满了从农户手里收来的普通玉米。

土法营销背后的灰色链条

起底这个产业链发现,从包装设计到资质挂靠已形成完整闭环:
▫️ 设计公司专门打造"土味科技感"包装
▫️ 代工厂用玉米芯混合药材边角料
▫️ MCN机构批量培训"农民主播"
▫️ 公关公司专门处理投诉下架

更值得警惕的是,这类产品往往钻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》的空子。有位市场监管人员无奈表示:"人家咬定卖的是初级农产品,我们检测农药残留都得按蔬菜标准来。"

直播间里的集体降智时刻

分析200多条购买评论发现,下单高峰期集中在凌晨时段。心理学专家指出:"深夜看田间直播容易产生情感共鸣,加上'助农'旗号,会让人降低判断力。"有消费者甚至晒出"玉米泡脚疗法",把发霉的玉米棒当养生秘方。

这场闹剧最吊诡之处在于:真正的玉米种植户根本不知情。河北某玉米合作社负责人喊冤:"我们只管种地,谁知道他们拿玉米棒子干啥去了?"而电商平台上,同款玉米芯原料批发价每吨不到800元。

守住钱包的三大法则

面对越来越会包装的"伪天然产品",记住这三个自保原则:
♦️ 治病找医生,土方当故事听
♦️ 功能越夸张,套路越猖狂
♦️ 直播间下单前先查企业底细

眼下正是玉米丰收季,可别让骗子把消费者当嫩玉米给"收割"了。记住,真正的好玉米应该在餐桌上发光,而不是在皮肤病患处"开工"。

  • 不喜欢(2
特别声明

本网站“万楹游戏网”提供的软件《公愆憩“止痒玉米地”被315通报,这类产品套路比田埂还深》,版权归第三方开发者或发行商所有。本网站“万楹游戏网”在2025-03-03 11:50:35收录《公愆憩“止痒玉米地”被315通报,这类产品套路比田埂还深》时,该软件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。后期软件的内容如出现违规,请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。软件《公愆憩“止痒玉米地”被315通报,这类产品套路比田埂还深》的使用风险由用户自行承担,本网站“万楹游戏网”不对软件《公愆憩“止痒玉米地”被315通报,这类产品套路比田埂还深》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其他版本

应用推荐
    热门应用
    随机应用